与时代同行的北疆博物黄克力
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是北疆博物,由法耶稣会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E.Licent于1914 年华创建,是我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从创办之初至今,天津自然博物馆藏品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40余万件;藏品源由开始的北方区域扩大到世界各地,标本门类由以古生物为主到现在囊括几乎所有门类的古生物和现生生物;馆址地点也几经变换,工作人员也是时代更迭但不变的是天津自然博物馆一直默默践行的社会责任与时代同行,服公众。
1928 年,北疆博物陈列室建成,于 5 月 5 日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由此拉开了北疆博物服公众的历史序幕。展出了植物标本动物标本,岩石与矿石标本及各地地理山川河流土壤和动植物分布地图与照片。与此同时,结合展览还举办有关的科学知识的讲座,这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的轰动。虽然对公众开放时间有限,仅限于每二四六下午开放,但不定时地组织学校的学生集体参观。可见,在北疆博物时代,就已经履行了博物馆服于公众的社会职责。
北疆博物成立之初,以科研为主业,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使其成为当时享誉世界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在北疆博物陈列馆建成之前,桑志华通过鉴定交流等方式赠送或接受其他家的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标本,这些标本现在仍保存在这些博物馆和北疆博物,也使当时的欧洲人从这些展品了解到了方的地质和植被,更是激发了法俄瑞典比奥等的专家学者华考察的愿望。他们与桑志华同进行标本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分类工作,其法地质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参加了著名的口店北京人牙骨的鉴定工作。他们为北疆博物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其科学研究著作和论文,不仅是北疆博物的宝贵财富,也为当时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新成立,北疆博物结束了外人管理的局面,开始由人自己管理。此后,1952年由天津市文化局接收,1957年在北疆博物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自然博物馆。
2014年,天津自然博物馆以建馆百年暨桑志华华科学考察100年为契机,正式启动了北疆博物的全面复原工程,恢复其原有陈列展示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的功能,此举得到了天津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高度重视。天津自然博物馆在多方支持下,对北疆博物修缮项目作出了完整的规划,秉承修旧如故的原则对北疆博物进行全面修缮。同时,加入了智能化照明控制消防系统安防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空调等一系列办公文保科研所需的现代化设备,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原貌并满足当下陈列开放开展科研工作之需。
岁月流转,时光飞逝,北疆博物历经百年积淀,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珍贵的遗。曾经,这是一座为古哺乳动物古人类研究而筚路蓝缕求索奋进的世界第一流博物馆;而今,它是一座为自然科学迈向更高发展而承上启下群贤毕至的神圣殿堂。科学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同的财富,我们会永远铭记那些曾经为科学事业付出艰辛努力孜孜以求的外科学家,他们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者,沿着他们的足迹而探索奋进。
北疆博物年代记
北疆博物的历史沿革
北疆博物黄河白河博物馆,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天主教耶稣会神甫 博物学家桑志华Paulémile Licent,18761952于 1914 年华创建,1928年向公众开放,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
1922年北疆博物兴建北楼,由比商 仪 品 地 公 司Crédit Foncierd′ExtrêmeOrient设计监造。1925年在北楼西侧扩建陈列室,该工程委托法商永和营造公司Maison BrossardMopin设计监造,由工程师柯基尔斯基M.J.Koziersky设计。1929 年北疆博物再次扩建南楼,南楼北楼两座建筑以连廊相接,整体建筑呈工字型布局。
北疆博物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享誉世界。其出版著作刊物已列入世界自然科学文献宝库,在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991年北疆博物旧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天津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继北京之后,天津也被侵华日军占领,北疆博物经济源受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桑志华被迫于1938年回。教会委派罗学宾神甫担任副长,接替桑志华职,艰难维持博物的各项工作。1939年6月日军封锁英法租界后,北疆博物仅留下几位工友和一位神甫负责看守门户,其他人员都转移至北京。
1952年7月,北疆博物由天津市文化局接管,成立了天津市人民科学馆。北疆博物先后经历了天津市人民科学馆天津市博物馆等时期,1957年在北疆博物基础上成立天津自然博物馆,二者的关系是北疆博物系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而天津自然博物馆则是北疆博物的延续与传承。
2014 年,正值法建交 50年暨桑志华华科学考察100年之际,在天津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北疆博物修缮工程全面展开,恢复其原有的标本收藏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的功能。2015年底,修缮及复原陈列工程全部告竣,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北疆博物,终于在乙未岁末再供世眼,于2016年1月22日重新对公众开放。
北疆博物历经百年深厚积淀,不仅留下大量珍贵的标本文物,更留下彪炳千秋光照古今的文化传承,激励后人继承前辈科学家的优秀传统,以更加实严谨创新的科学态度,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北疆博物的丰富馆藏
北疆博物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享誉世界。其构成如下
一基本构成 20万件
1.古生物化石部分古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与石器岩矿等;
2.现生动植物部分动物标本植物标本等;
3.假剥制标本部分鸟类兽类皮张骨骼头角骨等等;
4.文物部分地图照片文档实物图书等。
二展出标本 2万件
一层计4363件
古哺乳 700 余件岩矿 3200 余件含抽屉古人类293件
历史展照片70余张实物100余件
二层计5793件植物413件菌类64浸制53木材71种子160果实20腊叶45
动物5380余件无脊椎1915昆虫3000兽类120鸟类176鱼类130两爬39瓶
开放式库房7000余件古哺乳4000余件古人类3000余件
三层计 3500 件鸟类假剥制3000余件动物皮张骨骼头角骨等500余件
北疆博物的发展愿景
2014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正式启动了北疆博物的全面复原工作。2016年1 月 22 日,北疆博物实现了重新开放,但这仅仅是对百年北疆基本层面的复原,还未对藏品研究管理及继承与发展做深入的挖掘。除了陈列展览之外,天津自然博物馆以专业力量为基础,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将继续奋斗下去,力争实现北疆博物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一北疆博物携20余万件珍贵藏品与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科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强强联合,成立了科古脊椎所北疆博物联合研究心以下简称北疆联合心。北疆博物所藏上万件古生物化石标本极具科研价值,开创了古哺乳动物研究之先河。由于受到时间及环境等因素影响,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破损粉末化等现象,时刻处于毁坏的边缘。北疆联合心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着手启动北疆古生物化石保护修复工程,由科古脊椎所资深技术专家指导,北疆古生物研究心和技术一部同事合作,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和流程,采用际通用的文物修复加固材料,结合北疆化石的保存现状运用个性化的技术手段,从根本上阻止了受损化石随着时间推移受损加剧的难题。截至目前,累计加固修复化石2100余件。加固修复的同时馆方还为不同的化石标本量身定做卧囊,提升了标本保管展示研究水。
二?北疆博物在乃至世界古生物及史前史等研究领域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桑志华德日进布勒布日耶这些科学大伽的名字如雷贯耳。北疆博物在天津市政府接收后发展至今的几十年,各专业人员继续发扬探索与创新的科学精神,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专家。特别指出的是,北疆博物与科古脊椎研究所联合研究心的成立,为北疆博物人才培养锦上添花。联合研究心成立后,北疆博物先后委派三名业人员赴科古脊椎所进修,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双方也进一步讨论制定了今后三年人才委培计划含硕士博士,为北疆博物将的科研工作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再谱新章。
三?北疆博物藏品还有一类就是北疆珍藏的一万余册图书及千余张地图资料。这是一座尚未挖掘的宝藏。如何让这些宝贵的图书资料活起,使之重见天日,在古生物及史前史科学发展史等研究发挥作用,成为下一步发展的艰巨任。北疆联合心成立后,专门组建古籍资料保护团队,开辟专门库房,制定规划,申报课题,力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料为世人所见所用。一年,相继完成图书与地图等资料的集安置保护与管理工作,同时完成了4万页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及千余张地图的扫描工作,确保对原始文献古籍图纸照片等资料的有效保护。
四一百年以前,北疆博物创始人,法博物学家桑志华开始了他在北方腹地的考察与探索,历经25年,行程5万公里,采集发掘了二十余万件各类标本化石,奠定了北疆今日之基础。其,尤以甘肃庆阳河北泥河湾内蒙萨拉乌萨山西榆社的古哺乳动物化石和宁夏水洞沟的旧石器最为著名。2016年岁初,正值北疆博物修缮完毕重新开放之际,几大发掘地区相关领导与专家齐聚北疆,成立了北疆藏品发掘地联盟。北疆博物携手联盟领导与各专业专家商北疆联合心发展之大计,促进多方业交流与合作。
向北疆博物的创始人敬礼 桑志华与德日进传
桑志华
桑志华于 1876 年 12 月 16日出生于法北部里尔大区的伦比斯镇。文学学士自然科学博士古生物学家,又是法天主教耶稣会士,任职司铎,在被尊称为神父,本名黎桑,1895年加入耶稣会。
1912年36岁的黎桑在法科学取得动物学博士学位后,于1914年3月初从法出发,乘火车穿越欧亚大陆到达满洲里,3月25日到天津。在教会的帮助下,他以位于天津法租界圣路易斯路今营口道的崇德堂为活动基地,并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桑志华,开始了他对北方生物地质的探索考察生涯。
1923 年,桑志华邀请法杰出的哲学家神学家和地质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天津与其一起进行考察。
1927 年 4 月 19 日,法领事在工商学大厅将法兰西和铁十字骑士勋章授予北疆博物长桑志华。桑志华在的重大贡献不仅是发现了众多古哺乳动物化石外,同时也成为西方人了解地大物博的的主渠道,桑志华卓有成效的挖掘和组织研究工作,为自然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奠定了馆藏基础。献县教区外教士的著作目录,收录了很多教士的著作,其,桑志华名字赫然在列。其名下的黄河流域十年调查照片集和黄河流域第二个十年调查照片集两本经典的科考图录就是对桑志华业绩的最好证明。
1938 年 5 月桑志华遗憾地离开了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回到法继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直至1952 年带着没有完成自己的夙愿而遗憾离世。
德日进
德日进,是法神甫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和神学哲学家。1881 年 5 月 1 日生于法部奥佛涅地区的萨塞那城堡。18931897 年德日进在家乡附的耶稣会学。1901年3月宣誓加入耶稣会。1902 年受教会派遣到英修行3年。1906年又派到开罗教授物理和化学课程。1909 年被找回英。1912 年回法教授地质学。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 年应征入伍。1918 年重新开始研究古生物学。1920 年应桑志华邀请到北疆博物工作,先后10余次往返于法。1922年法科学授予他杰出青年科学家。1923 年被选为法地质学会副主席。1946 年离开回法。1950 年入选法科学士。1951年定居美。1955年4月病逝于美纽约。
回眸百年 致敬科学 北疆博物复原陈列展览介绍
北疆博物初创于1914年,藏品数量达20余万件,是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被誉为 20 世纪30 年代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北疆博物的建立在乃至世界博物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代早期博物馆兼具教育收藏展示研究等几大博物馆功能的典型样本。回眸百年,致敬科学是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对原北疆博物的展览进行复原和提升,展出各类自然标本及人文藏品2万件,旨在启发公众和我博物馆人去思考一个成功博物馆是如何诞生的,其专业追求专业态度对今天我博物馆事业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并透过穿越式体验去沉思百年前科学家的求实精神与理性追求。
此次复原陈列展出各类自然标本及人文藏品2万件,不仅包括大量旧藏的珍贵自然标本,还特别新增了北疆人文历史展区和开放式库房。展出标本和文物件套,其珍贵标本和文物200件套。展品主要由两大类组成,自然标本门类齐全,科学性强;人文展品历史内涵丰富。所用展品选择均以能体现北疆博物的馆藏特色为原则,除文字展板外,均系原藏品本色展出。整个展览内容可基本划分为三大部分
北疆复原陈列一二层陈列室依据历史老照片进行了忠实复原,原汁原味地体现百年前的北疆原貌。
北疆人文历史展区这部分展示内容包括有70余幅照片100余件实物及展板等,由北疆博物的创建桑志华的科学考察北疆博物学术研究三个板块组成,凝聚成北疆百年历史缩影。
开放式库房作为展览一大创新亮点,使观众可距离感受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包括一层岩矿标本库房二层古生物标本库房三层现生生物标本库房,三层库房还同时展出有桑志华科考及研究工作时使用的实验器皿等实物。
回眸百年,致敬科学展厅设计立足于修旧如故,传承发展,创新提升的理念,依据复原陈列人文历史开放库房三大部分内容的内在统一,将历史文物自然标本有机整合并呈现于拥有百年历史且同样具有文物属性的建筑空间。
复原陈列依据历史照片,忠实再现北疆博物最初开放时的陈列布局,这种形式也是百年前欧洲博物馆通用的陈列方式。陈列沿用了原有的保存完好的铁制展柜,柜内增设LED灯光以提升展示效果。人文历史展区新增了具有代欧式风格的铁制展壁和展柜,辅以照片图表实物等,立体再现了北疆博物的百年历史。开放式库房则在沿用原有木制标本柜架等的基础上,增加了可视性铁制展柜展示标本,充分实现了展陈设计的环境塑造和视觉传达理念。
北疆博物全年开放270天,累计接待观众5.6万人次。为方便观众参观,推出人工讲解和自动语音导览服,全年累计讲解700余场次,使用语音导览机300余台次。包括学术讲座在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计22场,累计参与观众四千余人。同时设立了咨询导览志愿服,根据结构布局增设了安检设备维护安全保卫等,保障参观运行顺畅。自开放以,北疆博物依托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馆藏资源设计开发了各类文化衍生品10余种。其包括,北疆博物专题明信片书签纪念章蝴蝶系列靠垫丝巾蝶翅画等。鉴于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品定价涉及到品的开发和生成本,通过多种差异化定价和定期促销方式,满足不同观众的购物需求。